朔尔茨称:“在没有任何合作、没有任何协商、没有任何反馈的情况下,有人试图以不友好的方式大举收购公司股份。”
9月28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联合举办第四届全球经济治理论坛,论坛聚焦“中国式现代化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这一主题进行研讨。论坛开幕式由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李青教授主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院院长张宇燕在致辞中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中国式现代化”问题的重要性,将其视为国家发展的重要路径与方向。因此,探究中国式现代化,特别是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的关系尤为重要。并呼吁各位专家学者能够针对这些问题发表真知灼见。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原党委书记、原校长、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隋广军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当前我国已明确了全球经济治理的方向和路径,包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更高水平开放以及推进制度型开放等。尽管如此,国际社会仍面临着重大抉择。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申明浩教授提到,全球经济治理在多个领域,包括贸易投资规则、金融治理、产业链供应链治理、气候变化、经济不平衡等方面,将面临日益增多的挑战。
在主旨发言环节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院院长张宇燕教授强调,现代化发展的核心是生产力,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其中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是关键。随着AI技术的迅速发展,除了劳动、资本和技术进步,国际贸易、国际分工、资本流动、人工智能、制度因素等也应成为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王廷惠教授指出,经济改革的重中之重是高质量发展,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她强调新质生产力在动力、科技和创新三个方面的重要性,并指出体制机制改革在促进技术革命性突破、加速要素创新组合与优化配置以及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方面的作用。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宋新宁教授强调了政治经济学方法是分析全球经济治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指出全球经济治理不仅涉及国际贸易、货币金融、对外投资和援助等经济问题,还涵盖了国际制度、国际组织和国际规范等制度层面。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云山领军学者李形教授深入阐述了全球政治经济学概念及其理论,探讨了新兴大国崛起对传统国际关系的影响,以及全球化对传统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挑战。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学术副院长王勇教授强调经济乘数效应的重要作用,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要充分利用国际市场,提升基础设施投资的效益,增强外部市场的经济乘数效应,以发挥“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影响。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郑宇指出,全球化经历了脱嵌型、分割型、竞争型和融合型四种形态,并强调分配矛盾是决定全球化合作属性或冲突属性的关键因素。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研究员、中外比较研究部主任徐秀军教授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要以发展为导向,还应涉及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需要平衡政府与市场、共同发展与共同安全以及自主开放与单边开放等多维度问题。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陈伟光教授指出新质生产力治理涉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适应的问题,治理视角下的新型产业政策实质上属于全球产业治理议题的研究范畴。
本次论坛共收到来自全国近70篇论文投稿,最终入选36篇论文股票账户做杠杆,来自国内20多所高校40多名师生在“大国战略竞争背景下的全球治理及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与企业治理”“经济制裁、产业竞争与发展”“全球治理新领域:人工智能与极地治理”等4个平行分论坛上进行论文研讨。